施浸約翰的看見

講員:鄧博士

經文:約翰福音 1:19-42

講道核心


本篇講道聚焦於施浸約翰的見證,探討一個核心問題:在一個墮落、理性受限的世界裡,人如何能認識並見證那成為肉身的「道」——耶穌基督?講道闡明,施浸約翰的見證並非出於他個人的智慧或洞察力,而是源於父神直接的啟示。他的事奉為今日的基督徒提供了關於作見證的寶貴功課,特別是在倚靠聖靈、忠於福音內容以及保持謙卑的態度上。

一、 人如何能認識神聖的道?

道成肉身的耶穌,雖與我們一樣以人的樣式出現,但祂的本體是神聖的、是創造主。然而,墮落後的人類,理性被罪滲透與扭曲,常常為了滿足私慾而誤用理性,甚至曲解聖經。甚至基督徒也可能將聖經所見證的上帝扭曲,以滿足自己的慾望。在這樣一個不認識、不接待「光」(道)的黑暗世界中,人如何能憑自己去認出拿撒勒人耶穌就是太初與神同在的道,是神的兒子呢?

  • 例證故事: 講員提到,耶穌來自拿撒勒,這在當時是一個名聲不佳的地方,因其居民與外邦人通婚,在信仰和文化上非常混雜。講員將其比作香港昔日的旺角或電影中所描繪的天水圍,充滿了許多人眼中的黑暗與問題。對敬虔的猶太人而言,彌賽亞絕不可能來自這樣的地方。這突顯了單憑人的眼光和判斷,是無法認出耶穌真實身份的。

二、 父神的啟示與約翰的見證

施浸約翰雖然也是受造之人,但他能為耶穌作見證,指出祂是「神的羔羊,除去世人罪孽的」,其關鍵並不在於他自己。

  • 關鍵經文與要點:

    • 約翰福音 1:33:「我先前不認識他,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浸的、對我說:『你看見聖靈降下來,住在誰的身上,誰就是用聖靈施浸的。』」

    • 約翰之所以能認出耶穌,並非出於他圓滿的理性或高超的宗教直覺,而是完全在於差他來作見證的父神所作的開啟。神給了他一個明確的記號:當他為耶穌施浸時,他看見聖靈彷彿鴨子從天降下,停留在耶穌身上。

    • 這個從神而來的啟示,使約翰確信,眼前這位耶穌,就是那位將要用聖靈為人施浸、能真正改變人生命的神的兒子。

    • 因此,約翰的角色是一個「指標」和「見證人」。他用水施浸的目的,正是為了向世人顯明那位將要用聖靈施浸的彌賽亞。父神並未向其他猶太領袖作此開啟,這也是他們派人前來查問約翰身份的原因。

三、 見證者的謙卑與忠心

當耶路撒冷的宗教領袖差人來查問他的身份時,施浸約翰的回答顯明了他對自身角色的清晰認知與謙卑。

  • 關鍵經文與要點:

    • 他明確否認自己是基督、以利亞或那位先知。

    • 他引用 以賽亞書 40:3 來定義自己的使命:「我就是那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:『修直主的道路』」。他只是一把「聲音」,一個為「道」預備道路的僕人。

    • 他沒有因眾人的追隨而高抬自己,反而甘心樂意地將人們引向耶穌。他沒有魚目混珠,也沒有錯誤判斷自己的身份和角色,這顯示他對上帝的差派極為敬畏。

    • 約翰福音 3:30 是他心態的最佳寫照:「他必興旺,我必衰微。」他深知自己不是主角,唯有耶穌才是。約翰的見證人身份並非自賦,而是父神所賜(約翰福音 3:27)。

    • 例證故事: 講員將約翰的順服與魯亞當的悖逆作對比。魯亞當不信服神的吩咐,選擇了背叛;而約翰則完全遵從父神的差遣,忠心地完成作見證的使命,沒有越界。他的忠心見證,最終引導了自己的門徒去跟隨耶穌,開啟了教會建立的序幕。

我們的學習與應用

從施浸約翰的事奉中,我們可以學習到三個關於作見證的重要功課:


1. 倚靠聖靈作見證

施浸約翰為耶穌作見證,並非基於他自己所看見的,而是父神讓他看見的。我們能認耶穌為主,是聖靈的工作。正如保羅所言,若非聖靈的工作,無人能稱耶穌為主。聖靈引導我們進入真理——耶穌,並與祂深度相交,全面認識祂。同樣,我們作見證若要觸動人心,而不僅僅是傳遞資訊,就必須倚靠聖靈的感動與幫助。我們需要不斷禱告,求聖靈開啟我們的心眼,讓我們持續看見耶穌是基督,使我們的見證是發自生命的體會。

現代例證: 如果傳福音只是傳遞資訊,那麼在今天這個時代,AI(人工智能)也能做到。但生命的見證,是AI無法取代的。


2. 忠於福音,不加添也不刪減

對耶穌作見證是耶穌所賜的「大使命」之一。施浸約翰如實地將父神啟示給他的見證出來,不加多也不減少。我們為耶穌作見證時,也必須忠於福音的內容。有時我們為了吸引更多非信徒成為教會成員,便會加添或刪減福音內容。

  • 「加添」的例子: 為了吸引人,我們可能會加上一些聖經沒有應許的東西,例如過去的「信耶穌得水牛」,或現代版的「信耶穌平步青雲」、「信耶穌百病不侵」、「信耶穌天色常藍」等,這些都扭曲了福音的本質。

  • 「刪減」的例子: 將得救簡化為僅僅是頭腦上的相信,而忽略了生命的悔改與跟隨。這會導致人成為「週末的基督徒」,或「部分時間的基督徒」,或僅在知識上而非生命和行為上作基督徒。在行為上卻像無神論者,這同樣扭曲了耶穌對門徒「整個生命跟隨祂」的呼召。

3. 謙卑的態度:我們只是「路牌」

施浸約翰深知「他必興旺,我必衰微」。我們作見證的人,也只是一個「路牌」或「指示器」,目的是將人引到耶穌那裡,而不是讓自己成為焦點。

  • 例證故事: 講員以自身為例,站講台的人很容易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。但如果會眾聽完道,只記得講員的笑話或故事,卻不記得耶穌基督和神的話語,那這場講道就是失敗的。掌聲應該歸給耶穌,而不是見證人。如同手機導航,指引我們到達目的地,但到達後我們不會抱著它不放。見證人亦然,不應成為主角,因為拯救人的是耶穌,而非見證人。使徒保羅也曾表示,他寧願用「愚拙」的言語傳講十字架「愚拙」的道理,以免自己的口才和智慧遮蔽了基督十字架的大能。我們的焦點,永遠都應是耶穌基督。

你是個好人嗎?


免費下載:

簡明福音 - 免費下載

"你們往普天下去,傳福音給萬民聽."
馬可福音 16:15

Copyright © 2023 to 2024 Mark1615.org Flat 1207B, David House, 20 Nanjing Street, Kowloon, Hong Kong Tel: (852) 9616-7679